杏悦2娱乐

八路军6个师长, 唯独他没有成为元帅, 晚年写小说获茅盾文学奖
八路军6个师长, 唯独他没有成为元帅, 晚年写小说获茅盾文学奖
发布日期:2024-08-11 14:01    点击次数:140

1937年8月,萧克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0师副师长。

刚满30岁的他,是八路军中最年轻的师长。

然而,这位资历如此深的将军,居然在建国之后只授了上将军衔。

而当时在他之后的5位八路军师长,都是元帅军衔。

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

年少有为的萧克

1907年,萧克出生于湖南省嘉禾县。

他的父亲不仅是晚清秀才,而且家中还有几亩田地。

母亲也是大家闺秀,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当中,他的童年自然能够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。

萧克继承了父亲聪明好学的性格,小时候就喜好诗书,并写得一手好字,他立志长大之后要干一番事业。

在他青少年时期,正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改变的时候,晚清被推翻,北洋当局者开始统治全国。

在那个时代,很多大地主和资本家不断剥削着底层老百姓,人民苦不堪言。

萧克的哥哥是一个热血青年,经常发表各种抨击反动势力的文章。

因此遭到了反动势力的仇恨,并因此被抓走毒打致死。哥哥的死,令萧家上下沉浸在悲痛之中。

刚刚成年的萧克这才意识到,仅仅靠笔杆子是无法拯救国家的。

于是他毅然投笔从戎,于1926年来到广州,准备去黄埔军校报到。

从黄埔军校毕业后,他被分到了叶挺的部队当中。

萧克原以为自己即将大展宏图,然而四一二事件的发生,让他看清了蒋介石的嘴脸。

于是他秘密和我党人员接洽,并转投入我党的麾下。

南昌起义之后,萧克所在部队受到了蒋介石集团的围堵,他不得不死里逃生,回到湖南躲避。

在朋友的帮助下,萧克重新找到组织,并跟随朱老总和陈老总发起了湘南起义。

然而这次起义还是以失败告终,他不得不跟随朱老总去井冈山与毛伟人会师。

在井冈山根据地,萧克跟随朱老总和毛伟人开始了新的人生,并听从组织的指挥,带领着很多战士与蒋介石集团进行了顽强的斗争。

1932年,25岁的萧克就荣升为红军第8军的军长。

赫赫军功的萧克

1934年,萧克根据上级指示,率领着部下在黄沙地区与蒋介石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。

他仔细揣摩敌机的动向,便心生一计,让部下在阵地上架起了白布,成功迷惑和诱导了敌机,朝着自己人开火。

在这场战斗当中,萧克率领部下突围,并最终歼灭了1000多名敌人,让敌人的第五次“围剿”彻底失败。

消息传到延安,毛伟人还为此夸奖了萧克。

然而,不久后由于博古李德的瞎指挥,红军损失了几万人。

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危机,党中央下令让红军进行“长征”,以实现战略转移。

8月份,27岁的萧克被任命为红军第六军团的团长,并率领红军第六军团先行启程,为大队伍开路。

为了摆脱敌人的空袭,一路上萧克想出了各种主意。

比如他命令所有的战士将草帽扔到路边,以防止被敌人侦察机发现,也有意给后面的蒋介石追兵们埋雷。

果然,当萧克部队前行不久,蒋介石第17军的旅团便在路边发现了一大堆草帽。

此时他们已经被头顶的太阳晒得汗流浃背,草帽对他们来说,简直如获珍宝。

他们一个个争抢着草帽,并戴在头上前行,不久之后便遭遇了自家轰炸机的狂轰滥炸。

不得不说萧克的计策,成功地吸引敌人上套,并让他们吃尽了苦头,为掩护大部队出了一份力。

来到10月下旬,萧克率领的部队已经先行了2500多公里,此时红军大部队才长征到第8天。

进入到12月,萧克跟随着贺老总,成功地攻克了湖南的慈利县城。

并在这里,萧克遇到了自己未来的夫人蹇先佛,他们的儿子萧星华,后来也子承父业,成为我军的一名少将。

1936年,萧克已经成为了红二军的副总指挥,是整支队伍里最年轻的将领,受到了组织上器重。

因他在长征中率领部下为大部队掩护所做出的成绩,他又在10月份的时候被任命为31军的军长。

萧克年轻有为,在30岁之前,就已经担任过红军的重要职务,受到党内很多老同志们的青睐。

抗战爆发之后,他又马不停蹄地跟随120师师长贺老总,与日寇展开了战斗。

他总是冲在最前方,因此创下了不少赫赫战功,在解放战争时期,他也一直屡创佳绩。

尽管萧克参与了很多重要的战斗,但他的角色,要么是带领部队冲锋陷阵,要么就是给几名主帅担任副手,并没有独自一人指挥过大战役。

这也使得他后来并没有入选建国元帅的名单上。

其他五位师长分别是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林彪、第115师副师长聂荣臻。

129师师长刘伯承、第129师副师长徐向前、第120师师长贺龙。

很多战友们都知道他辉煌的战绩,纷纷表示要向上级请示,然而淡泊名利的萧克,却拒绝了战友们的好意。

并表示自己在战场上拼杀,能活下来已经不错了。

文学才华的萧克

萧克不仅在战场上立下了不俗的功绩,而且在行军打仗的途中,还不忘看书读报。

甚至还经常写文章,发表在我党的报纸上,让军中的将士们无不感叹。

爱书的萧克,即使每天忙得不可开支,却依然要挤出时间来阅读文学著作。

他非常喜欢歌德的《少年维特之烦恼》,并且经常带在身边,不想这本书被战友弄丢了,让他很是心痛。

长期的军旅生活,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。

1937年初,他便萌生了要写作一本以自己战斗经历为蓝本,歌颂红军的小说。

他构思之下,决定根据自己在1934年奉命率红军17师北上去保卫南浔铁路的往事来写作。

当时,由于战事非常紧张,萧克不仅要上阵作战,而且还要写作小说。

他只能利用零碎的时间来创作,有时候经常在深夜挑灯夜战,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终于写完了这部小说,取名《罗霄军》。

毛伟人听说萧克在前线打仗创作两不误,写出了一本长篇小说,顿时他非常激动。

在1944年萧克来延安学习时,毛伟人亲自接见了他,并当面夸奖他,并要求萧克将小说底稿送给他看,萧克则自谦自己不过是照着苏联小说东施效颦而已。

建国后,有出版社找到萧克,希望出版他的《罗霄军》,萧克则认为还需要修改,此事就一直搁浅了。

后来,在70年代,他不得不选择将手写稿销毁。

1985年底,退休后的萧克才想起当年创作的小说,尽管手写稿在特殊年代销毁了,但萧克还记得其中的情节。

于是他开始一边回忆一边重新创作,并不顾自己七十岁高龄重走了罗霄山,只为回顾50年前的战斗体验。

1988年初,萧克终于将自己当年的经历,重新写成了25万字的《浴血罗霞》,并顺利在建军节前夕出版,引起了文坛的轰动。

1991年,这部小说荣获了茅盾文学奖,萧克也以八旬高龄加入了中国作协。

2008年,萧克将军驾鹤西去,享年101岁。

结语

萧克将军虽然没能成为元帅,但他却用一生诠释了忠党爱国的精神,为民族的解放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!值得被后世永远怀念和传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