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辨证要点
1.辨阴阳虚实 自汗多属气虚不固,盗汗多属阴虚内热。因肝火、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,则属实证。病程较久或病重者,会出现阴阳虚实错杂的情况。自汗久则可以伤阴,盗汗久则可以伤阳,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证。
2.辨自汗、盗汗 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,而白昼时时汗出,动辄益甚者为自汗;寐中汗出,醒来自止者为盗汗。
3.辨伴随症状 动辄汗出,气短,平时易患感冒,多属肺卫气虚;汗出,伴有恶风,周身酸楚,时寒时热,多属营卫不和;盗汗,伴有五心烦热,潮热,颧红,口干,多属阴虚火旺;自汗或者盗汗,伴有心悸失眠,头晕乏力,面色不华,多属心血不足;汗出,伴有脘腹胀闷,大便燥结,或口苦,烦躁,多属湿热肝火。
4.辨汗出部位 头面汗出,食后尤甚,手足汗出,多为湿热蕴蒸;腋下、阴部汗出,多属肝经有热;半身或局部汗出,为营卫不和;心胸部汗出,多为心脾两虚,心血不足;遍身汗出,鼻尖尤甚,多为肺气不足。
(二)治则治法
汗证以虚为主者,虚证当根据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气、养阴、补血、调和营卫;以实为主者,当清肝泄热、化湿和营;虚实夹杂者,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。此外,汗证均以腠理不固、津液外泄为共同病理变化,故皆可配伍固涩、敛汗之法,以增强止汗的功能。
1.肺卫不固
临床表现:汗出恶风,稍劳尤甚,易于感冒,或表现半身、某一局部出汗,体倦乏力,面色少华,苔薄白,脉细弱。治法:益气固表。代表方:玉屏风散。常用药:黄芪、党参、白术、黄精益气固表敛汗;防风散表邪以助固表。
2.阴虚火旺
临床表现:夜寐盗汗,或有自汗,五心烦热,或兼午后潮热,两颧色红,口渴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治法:滋阴降火。代表方:当归六黄汤。常用药:当归、生地黄、熟地黄滋阴养血,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;黄连、黄芩、黄柏苦寒清热,泻火坚阴;五味子、乌梅敛阴止汗。
3.心血不足
临床表现:睡则汗出,醒则自止,心悸怔忡,失眠多梦,神疲气短,面色少华,舌质淡,苔白,脉细。治法:养血补心。代表方:归脾汤。常用药:人参、黄芪、白术、茯苓益气健脾;当归、龙眼肉补血养血;酸枣仁、远志养心安神;五味子、牡蛎、浮小麦收涩敛汗。
4.邪热郁蒸
临床表现:蒸蒸汗出,汗黏,易使衣服黄染,面赤烘热,烦躁,口苦,小便色黄;苔薄黄,脉弦数。治法:清肝泄热,化湿和营。代表方:龙胆泻肝汤。常用药:龙胆草、黄芩、栀子、柴胡清肝泄热;泽泻、木通、车前子清利湿热;当归、生地黄滋阴养血和营;糯稻根清热利湿,敛阴止汗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